为什么需要卡片写作

无论你是否从事文字工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写作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篇幅短的可能仅是随手所写,比如发一条微博;篇幅长的则可能涉及撰写小说、剧本、论文,或是工作中的调研报告。还有些写作任务往往是中等长度的文章,如撰写周报、博客文章,或在各种场合进行创作。

不同的写作风格

我曾阅读过一篇文章,它将写作类型划分为三种:线性写作、树状写作和网状写作。线性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打开一篇空白文稿,从头至尾顺序书写,边写边构建文章框架。树状写作倾向于首先构建一个完整的大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填充每个部分,最终形成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网状写作则是在拥有一个大致的构思后,在一张张卡片上撰写段落,之后调整各卡片的顺序,最终拼接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线性写作、树状写作和网状写作

这三种写作方法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更多取决于每个人的思考模式和写作风格,以及适应不同的主题。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常会混合使用这些方法。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只有一个粗略的想法,但随着写作的进行,思路会逐渐清晰,不断调整大纲,让文字自然流淌成文章。也有人像严谨的建筑师一样,先绘制好蓝图,再填充内容,确保文章紧扣主题,目的性强。还有人,在写作时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如果每时每刻都修改大纲,未免过于繁琐且容易跑题。

以我自己举个例子可能先确定大致的几个部分内容,但并不是对所有部分都有灵感,所以我会时而写这一段,时而写那一段,遇到合适的想法就迅速记录下来,形成一张张卡片,最后将它们拼接成一篇文章。我实践下来发现,最适合我的方式是以卡片为基础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文章的形式选择,是先写好大纲,还是让卡片自然拼接成文章。

卡片写作 v.s. 卡片笔记

在卡片写作法之外,还有个问题值得聊一聊。

我曾尝试在一个系统中实现笔记的卡片化,并用这些卡片进行写作,以达到所谓的“all-in-one”。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种做法的成本,无论是在笔记管理还是写作中都较高,并且容易陷入尴尬境地。

之前曾读到过王树义老师的观点,觉得非常有道理:

你试图 All in One,就会有各种顾虑。例如说,存储于笔记系统中的卡片,拿到某个具体项目中,究竟应该选择引用,还是复制一份?如果复制一份,那么你的笔记系统里面,也就多了一个拷贝。随着你重复利用卡片次数的增加,将来检索内容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大量的重复,难以取舍;可如果你选择引用而不创建新的拷贝,那么可能的尴尬是每写一次文章,你的原始卡片就要被改动一回,这样才能规避「自我剽窃」的窘境。「长期笔记」(permanent note)号称「长期」,却每遇到一个项目,自身就得大改一次,这情何以堪?就算有 AI assistant 的辅助,像这样在「第二大脑」中大动干戈「伤筋动骨」的方式,兴许也不是你想要的吧?

💡

笔记的目标是尽可能长久地保存,这与卡片写作存在天然的冲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引用之前的文字,但更多时候,需要对旧文进行改编,使之更符合新文章的要求。这时我们就会面临一个难题:是在每个项目中复制同一张卡片,加以改写以适应新文章的需求,还是为了卡片的可复用性而牺牲文章质量。

前者会导致笔记系统变得冗杂,充满相似但有细微不同的笔记,不利于管理;后者则会降低写作质量。因此,最好是将笔记和写作系统分开。

市面上的卡片写作软件

市面上存在许多带有卡片写作功能的软件,我几乎都一一试用过。

Heptabase

Heptabase 中的写作白板

起初,作为 Heptabase 的用户,我的大部分思考和笔记都放在它上面,出于 All-in-one 的想法,我自然也试过用它来写作。Heptabase 用于写作自有其优点,例如我可以在白板上创建灵感卡片,把相关的卡片都放在一起,边写边思考。但 Heptabase 本质上是一款“第二大脑”类型的思考和记录软件,它同样面临卡片笔记与卡片写作间的冲突问题,且在 Heptabase 中将卡片组合起来相对困难,通过拖动方式组合卡片通常只能以嵌入形式存在,不能无缝结合,除非直接使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因此,试用一段时间后,我更多地将Heptabase用于前期思考,而不是作为最终的写作软件。

Writeathon 写拉松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软件是Writeathon写拉松。它在卡片笔记法中对卡片概念的支持达到了极致,尤其是在双链功能方面。

写拉松的本体是个网页版,所以它有个非常便捷的地方,就是可以把它 pin 在侧边栏,并且可以直接显示卡片盒界面Writeathon还支持移动端、多端同步写作,基本上满足了卡片写作的所有需求。此外,它最近更新了3.0版本,引入了AI、白板等工具,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已展现出巨大潜力。

我也订购了Writeathon的会员服务,但实话实说,其界面使用起来还是显得有些粗糙。虽然它提供了类似于Zen禅模式等增强写作沉浸感的功能,但实际体验中常因一些小细节而影响写作手感。不过最近也刚支持了自定义主题,配合 Dark Reader 或 Arc 上的 Boost 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实用和颜值兼具。

Ulysses

此外,Ulysses 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软件,并且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来用来实践卡片写作法。 之前二一的笔记曾经就出过一个视频详细介绍了如何用 Ulysses 进行卡片写作。。虽然它的写作体验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软件可以比得上。 但是由于平台的关系,Ulysses 只是在苹果系统里存在,以及相对而言它的卡片管理不够灵活,卡片和项目的隶属关系比较强。因此它只有当我使用苹果的设备的时候才会拿来撰写一些长文。 而如果真正系统性的严肃创作的话,我更多还是会在自己的PC端来进行,这其实也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

其他

除了这几个软件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非常专业的软件,比如 Scrivener 就支持非常专业的写作,还有人用 Obsidian、思源、logseq 等进行卡片写作,这里就不多做展开了。

下面我会介绍一下最近试用的一款软件 - Lattics。

在 Lattics 中实践卡片写作法

最近我试用了一段时间的 Lattics,并发现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写作软件,特别是在卡片笔记写作方面表现突出。

“类脑式”写作工具

大威曾经把 Lattics 的理念描述为 ”类脑式“ 写作:

为什么会把Lattics定义为「类脑式」呢?简单来说,Lattics 更符合人脑的工作模式。1)专注工作,最少切换:人脑工作记忆只有 4 个单元,不能同时处理非常多的信息,来回地在页面中跳跃会不断地冲洗大脑的工作记忆。因此,Lattics 的设计也和其他的笔记和写作应用不同,并没有采用多 tab,多窗口的方式,而是让用户无需离开当前页面直接查看和修改信息。在 Lattics 里,无论在哪里看到文章标题,都可以轻松编辑它,可以在项目大纲里,可以在编辑器里,也可以在图谱界面。2)视觉化+发散信息:人更擅长使用视觉方式来处理信息,因此我们提供了思维导图、鸟瞰图这些工具,能够可视化展示内容大纲,内容概要和关系这些信息,这也是遵循了人的大脑的工作方式。另外,在 Lattics 中,几乎所有元素都是可以拖拽调整的,比如可以把卡片从卡片库中拖拽到文章里,可以拖拽到项目大纲里,也可以拖拽到图谱中。3)多维线性叙事:无需像 Wiki 在各种词条中跳转而迷失,也无需像传统笔记应用那样需要从头开始撰写长篇大论,Lattics只需要将卡片或某几篇文章串联起来,多个维度的信息可以嵌入其中。4)层次关系网络:与传统的知识管理以简单的 “文件夹 - 文件” 方式管理内容不同,Lattics 能够支持以关系网络的方式管理内容,即笔记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度的动态关系连接,并且可以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构建出多层级的复杂知识网络。5)最小信息模块存储:与传统的知识管理以文件形式存储信息不同,Lattics支持将知识拆分为最小的信息模块(卡片)进行存储。一篇文章、一个文件可以由许多个信息模块组合而成。

💡

“类脑式”这个概念或许有些拗口,在我看来,让 Lattics 和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多数卡片写作软件或多或少都有卡片库和项目中卡片的组织功能,但是他们大都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将卡片文章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而在Lattics中,我们可以在一个软件里实现这一点。

特点介绍

Lattics作为一款写作软件,其文件组织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项目,即文件树。用户可以在这个文件树中创建多个项目,并以树状形式进行组织,类似于 Obsidian 等软件中的文件夹。

第二个模块是项目内文档的组织。例如,如果你在思维导图中创建了许多卡片,这些卡片就会自然地在项目页面以树状形式展现。

第三个模块是卡片库功能。卡片和项目中的文章在概念上是等同的。将卡片拖到项目中任意一个文档的节点下,它们就会自动转换成一个文档。同时,这些卡片还可以被打上标签,方便管理。

如果要说它与其他卡片写作软件的最显著区别,我认为是它的思维导图、情节视图和鸟瞰视图 这三个不同的视图,也就是我在上文说的,如何把卡片和文章结合起来的部分。

 

用户可以轻松地创建多级思维导图,并且可以自由拖动调整。更有趣的是其他两种视图,情节视图能帮助整体设计各章节之间的情节发展和叙事方式,可以将内容记录在文章的备注信息中,并不会影响正文。鸟瞰视图则能相对完整地完整展现卡片里的具体内容,使用的体感更像是在用白板,使得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好地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理解。

文章大纲 & 卡片库

在我的日常写作实践中,如果有好的点子或思绪浮现,并且我能知道它应该属于文章的哪一个段落,我会直接在相应的文档节点下创建新文档,如果写着写着发现当前段落可以进一步拆分,可以点击拆分按钮把当前文章拆分成不同的卡片。如果不确定,或认为这可能是未来其他文章可用的想法,我就会将其输入卡片库并打上标签,便于日后检索和应用。

这种设计非常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想法,而很多想法对当前文章而言可能是多余的。卡片库为这些想法提供了存放空间,避免它们只能堆积在难以管理的草稿中。

除此之外,Lattics 的编辑器界面也有值得一说的地方。界面中央是写作部分,支持自定义字体、各种 Markdown 语法,以及类似 Notion 的斜线快捷功能。它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功能——打字机模式。这个功能在不使用时可能不觉得特别,但一旦使用就会爱不释手。打字机模式有助于迅速建立写作的仪式感,虽然可能不增加效率,但仪式感对进入心流状态非常重要,能快速让你沉浸在写作心态中,从而更专注地创作。

待改进的地方

Lattics作为一款正在快速发展中的软件,自然也存在一些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同步功能。虽然官方表示会很快解决,但对于那些使用多种设备进行创作的人来说,同步功能至关重要。

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功能缺失是移动端应用。卡片写作法与移动端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卡片写作意味着你可能随时想到有趣的点子或精彩段落,这时候需要迅速记录,而移动端设备正好可以承担这一任务。我理想中的移动端应用可以结合类似于 whisper 的语音转文字的AI功能,这样能够使卡片笔记和卡片写作实现便捷输入的特点。希望官方未来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在写作体验上也有些不足之处。例如,它提供的打字机音效听起来有些廉价,有时还会出现 bug,导致使用打字机模式时页面出现上下弹动的情况。这些问题应该相对容易解决。另外,整体的用户界面也有优化的空间,目前使用一些小屏幕设备时,整体界面可能会显得有些拥挤,配色也稍显花哨。期待未来能增加诸如自定义主题等功能,使写作软件更符合每个人的使用习惯。

衷心的希望 Lattics 能加快开发节奏,尤其是同步和移动端的开发,这样才能让它真正发挥属于卡片写作的价值。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2023年12月29日
2024年1月21日
城市漫步指南:冬天快要过去,夏季北欧行可以开始计划了
计划夏天去北欧旅行,包括非自驾挪威和冰岛自由行。挪威行程包括罗弗敦群岛和挪威缩影的黄金圈,冰岛行程包括雷克雅未克和南岸的景点。推荐尝试挪威的羊肉和冰岛的冰淇淋,同时欣赏峡湾和冰川的壮丽景色。
© 2024 Mio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