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博客(Miobowl 的书房)里我也提到过,虽然我的博客搭建在 notion 上,但是我也一直考虑搬迁的问题。之前主要考虑的是通过 cursor 辅助来编写一个静态博客。然而,最近也看到了有博客里写到了他的个人博客遭到了攻击,花了很大力气才恢复了博客的正常运转。加上确实没那么多时间来折腾自己写代码+部署,就一直没开始静态博客的尝试。
先聊一下我对 NotionNext 不满意的地方吧。首先就是界面有点廉价感。一般来说要么就是极简风也挺好看的,但是 NotionNext 的大部分主题在白底上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动效,看起来不是很高级简约。而且,自从 4.0 的某一次更新之后,自定义字体就突然失效了,对于我这个颜值控来说,能够自定义字体还是挺重要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 RSS 的支持。静态网页每次更新文章都要重新部署一下才能更新 RSS,这点我是很能理解的。但是 RSS 的时间信息和格式的解析问题还是挺多的,并且挺要命。无论是具体的格式解析,还是博客名解析都有问题。
这么多问题累积下来之后,其实我一直有想换一个博客部署方式的想法。但确实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替代品。正好上周在少数派里随意闲逛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 Thorn 在经历了三年后终于要正式发布了,顿时眼前一亮。
毕竟我上一次使用它已经接近一年前了。当时感觉这个软件还有很多bug,文章的编辑体验也不是很好,而且站点管理显得比较繁复。
这次重新使用了一下,发现它真的进步了很多。无论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博客站点,还是后台的编辑系统,都比之前有了长足的改进。而且它的站点托管方式也非常友好。在简单尝试了几天之后,我立刻决定,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博客拓展托管平台。于是我马上购买了一个月的试用,现在基本上确定后面要继续使用它了。可能不久后就会再买一个一年的套餐,看看它是否可以支持长期使用。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博客和笔记软件对我来说都像是玩具。它们不仅能帮我记录想法,更能带来乐趣,就像游戏、音乐等娱乐活动一样。
这两天我重新开始使用思源。之前因为同步不稳定,我差点放弃了它。但上周末上课时,我重新发现了思源的优势——特别是它的悬浮窗口和虚拟引用功能,这些都是 Heptabase 和 Tana 目前所不具备的。
今天我原本只是想打开 Obsidian 来存储博客文章。但用过之后,还是觉得它的界面不够美观,而且同步功能(尤其是移动端)很不方便。当我重新尝试思源后,立即被它的功能吸引住了。
最终,我把所有博客文章都导入了思源。不仅如此,我还用思源的数据库功能复制了一份 Notion 里的数据库结构。这样一来,我的写作流程就更清晰了:先在 Ulysses 完成草稿,然后在 Notion 和思源各存一份,最后发布到博客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