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OpenAI 阴影下生存

OpenAI 在 Dev Day 发布的内容,让人感觉有点像 Intel 和微软的结合。它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门槛,这某种程度上是有可能被挑战的。另一方面,它像微软一样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在这个领域基本上呈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挑战 OpenAI 的地位,一种方法是为特定领域提供与 OpenAI 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和优势。比如说 Character,他们在情感智能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使得他们的 AI 与 OpenAI 的产物截然不同。

另一种策略是,在 OpenAI 的基础架构之上构建独特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是 OpenAI 自身不会开发的,同时用户面临较高的转移成本。Adobe 就是一个最佳示例,它开发的专业设计软件的产品力是 OpenAI 难以企及的。我们也注意到,即使是微软,也很难开发出极为优秀的生产力软件。

再有,就是挖掘用户数据的潜在价值,这是一个相对难以捉摸的领域。像过去那些提供滤镜服务的厂商,虽然他们也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但并未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而 Instagram 这类软件,则成功地创造了网络效应。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运气的成分。

谁能从 GTPs 中获益?- Alchian花生

从 GPTs 这个趋势中能够获益的人主要有以下三类。

首先,那些在某一特定领域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他们对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职业有深入的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认知。他们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制作出更优质的 GPTs。例如,如果他们是小红书的资深博主,或者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他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制作出符合相应行业需求的应用。

其次,那些对用户需求有深刻洞察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产品经理。他们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面临的问题,并通过 AI 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且在 AI 实现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这部分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目前的 AI 仍然存在一定的调教门槛。虽然随着 AI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部分人的优势可能会逐渐降低,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因为技术优势而产生的优势仍然存在。

总的来说,无论是专业知识、用户洞察还是技术实现,都是从 GPTs 趋势中获益的关键因素。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2023年11月13日
又感冒了 & 重新梳理笔记流程
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最近感冒的经历,并介绍了重新梳理笔记流程的方法。作者计划使用Telegram的Bot进行信息记录和Logseq进行整理,然后将内容存档到Heptabase并输出到个人博客系统作为永久笔记。作者还提到了对Tana Capture的考虑,并计划尝试这套新流程。
2023年11月16日
Default Apps 默认应用
还是这种列表写的爽
© 2024 Mio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