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鬼迷心窍,开始重新折腾起了博客平台。从年初开始写博客开始,其实我只换过一次平台,从 Gridea 换到了 NotionNext,大体上还是很满意的。但就像用笔记软件一样,看到了有意思的平台和用法,总会想要去尝试一下,似乎不折腾就不舒服。
先是从字体开始,看着目前的霞鹜文楷,感觉很多人都在用这个字体,觉得有点看腻了。于是想把它改成苍耳今楷,但试验下来总是无法在全平台上都实现。
字体改着改着,正好看到了Quail | A Modern, AI-powered, newsletter service 这个网站,它能提供一些 newsletter 之类的服务,便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博客配置到里面,但毕竟这个平台是为 newsletter 服务的,博客功能并不完善,界面虽然极简,但是无法对博客进行分类。思前想后之下,还是决定放弃。
中途,通过印迹的播客,看到了 Thorn 这样一个播客写作发布平台,无论是主界面还是文章界面都非常顺眼。试用了之后,发现它自身的配置上存在一些bug,我存在里面的一些图片,在实际的博客里面却是错位的。于是也放弃了。
弄了一圈下来,最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NotionNext。毕竟它和Notion的结合度最高,也能通过Notion AI等工具辅助我进行协作,并省去了后续配置的流程,比如把文章复制粘贴到其他软件里。早上把NotionNext成功升级到最新版,但不知道为什么字体却消失了,等有空再看看吧。
虽说最终还是决定不换平台了,但是总还是想要折腾些什么。正好之前用着的博客分类总觉得不顺手,于是便趁着兴头重新整理了一轮。
在之前,我一直把自己的文章分成了三类:长文、摘抄&感想以及lifelog。但是用了这段时间下来,感觉这个分类可能并不是很合理,因为它们本身是不同维度上的东西。
长文很好理解,基本上都是我在其他网站上,尤其是少数派上发布过的内容。但是很多在它们里面的内容也属于摘抄与感想类,而我日常生活的记录,有时候也会涵盖这方面的内容。
那么什么样的分类方式才是最合适的呢?这可能并没有什么确切答案。
所以我也参考了很多其他不同博主,他们自己的分类方式。看下来,大部分人还是以文章所涉及的领域来做划分的。所以,经过思考之后,我也把我的博客重新进行了分类。
其中,lifelog类基本上不用修改,只是把它换了个名字,改成了分享生活。现在把长文、感想与摘抄和日常中涉及到旅游的部分给单独摘了出来,全部放到了游记里面。摘抄与感想这名字有点让人不知所谓,因此把它们统称为了随笔摘抄。
而又有很多的文章,其实都是关于各种效率工具、生产力工具知识管理的,而它们实际上大部分对我而言并没有完全地融入我的生产力体系中。因此,我也把它们叫做玩具们。
目前暂时分了这四类,试一段时间,看看是否合理。
和笔记软件一样,虽然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人劝,说随便挑一个顺手的软件,一直用下去就行了,毕竟软件只是工具,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思考。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有很多时候,折腾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而且通过折腾,有时候才能更好地了解需求。而且折腾并不代表着要换工具,有时候试着试着,反而能发现自己手上工具的优点。目前的架构准备稳定一段时间,如果发生了难分类的情况,再开始下一轮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