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PARA 的误解

对于喜欢研究生产力、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人来说,Tiago Forte 所提出的第二大脑以及 PARA 的知识管理概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尽管我也按照 PARA 的方法组织过我的笔记系统,无论是在 Notion、Obsidian 等软件中,我都尝试将我的知识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Inbox、Project、Area 和 Resource。但是,始终感觉有些不顺手。

久而久之,我开始觉得这种知识管理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僵化,更像是一种哗众取宠,试图在本不应该也无法准确分类的知识中进行分类,以展示自身价值。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分类方法。我在网上也看到过很多对 PARA 方法的批评,认为 Area 和 Resource 这两个区分并不是非常明确,也没有实际意义。

信息等于知识吗?

在过去的这么些年间,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近期随着看过一些博主,比如说 Jtalk、还有少楠他们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思考,让我对于这种知识管理的方法有了些微更深刻一些的理解。在过去,我一直是把知识和信息这两者混同在了一起。这可能也和我自己喜欢看的东西比较杂有关,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等方面,我都会吸收不同的信息,并把他们一股脑都塞到了我的笔记系统里,从来不做任何等级上的区分,并且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但是今天少楠在播客里的一句话让我有了一些启示:

信息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只有当一条信息能够推动我采取行动时,它才能转化为知识,才能对我真正有用。举个例子,我可能会收集很多关于传播学的信息,但这只是出于个人兴趣,更多时候只是为了以后在与他人交谈时有更多谈资。或者说,我阅读了德鲁克的管理学相关文章,其中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只是被我记录在笔记库中,以后可能某一天想起时再拿出来看一看,然后感到“哇,我好厉害,知道这么多知识”。

但是只有当我真正运用这些东西时,比如在写文章时不由自主地涉及到研究事物的传播方式,或者在实际进行团队管理等工作时,我收集的信息才真正转化为我的知识。这也许是为什么 Tiago Forte 主张区分领域和资源的原因,因为只有真正能让我行动起来的信息才是对我最重要的东西。

区分了知识和信息,然后呢?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做笔记时要强行区分两种不同的笔记,并添加繁杂的分类过程。这样做可能非常低效。这也是为什么当 Roam Research 在2019年突然火起来时,人们觉得它的输入阻力特别小的原因。它不强调对笔记的组织,而是注重让笔记之间产生联系。

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知识等于信息吗”,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收集到的许多信息可能只是我们从其他地方摘录的,或者来自不同的资源。这些资源很难相互联系。只有当我们真正思考一件事,并发现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时,它才会触发我们的行动,从信息变成知识。

因此,了解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并不在于如何组织我们的笔记系统,而更多地在于指导我们的个人行为。指导我们更多地关注理解信息,使其转化为知识,并有目的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在了解一些信息后,积极地将其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而具体使用何种方式存储信息和知识并不那么重要。毕竟,随着 AI 的发展,AI 实际上可以替代我们管理知识的许多步骤,甚至直接产生信息。

正好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要上市了,我也打算买一本来仔细研究,以避免自己成为 Jtalk 所称的“信息肥胖症”患者。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2023年12月3日
2023年12月9日
To tag or not to tag, it is a question
这篇文章探讨了标签在笔记软件中的作用和功能。作者质疑了标签的有效性,并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标签时的困扰。然而,标签仍然具有方便检索信息和提供上下文的功能,尤其在当前阶段AI无法完全替代的情况下,标签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2024 Mio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