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来自 UNTAG 的有趣文章

标签必须死:一条被忽视的标签管理原则
标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庞杂繁复的标签体系只是管理信息的脚手架,其本身并不值得追求。

作者在其中对笔记软件中的标签功能提出了质疑。他分享了自己使用标签的经历,

在我有些过于简化的划分中,标签可分为指示性标签和描述性标签,两类标签都是临时的,最终要么随着项目结束而移除,要么在熟悉某个领域后而不再有意义。

💡

然而,他发现这种标签系统总是在不停地变化,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它所应该有的作用。对我们的笔记管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帮助。

这篇文章可能有点极端,几乎完全否定了标签的作用。但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使用标签时的困扰——记笔记时我可能给笔记打上了很多标签,但是在记完笔记后,却几乎从来没有用上过他们。

标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那么,标签在笔记软件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在过去这些年里,我们使用标签主要是为了它的哪些特质与功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标签可以方便我们检索信息

💡

我们常常给一个笔记打上不同的标签,因为这个笔记并不只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类别,而是涵盖了多个维度和不同类型的内容。我们希望在不同的场景下都能找到这张笔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检索的便利性。比如,我有一个关于“苹果的设计理念”的笔记,我可能会给它打上“设计”、“原则”、“UI”、“消费品”等标签,这样无论我在哪个场景下,只要我想到这个笔记,我都能通过相关的标签找到它,无论笔记原文里是否含有这些相关的领域。

标签可以补充笔记的内容,给笔记提供上下文(context)

💡

比如,当我们写一条笔记时,可能只是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现象或观点,但它所针对的具体话题或领域并没有在笔记中明确体现出来,或者有时候,并不能体现出我们是在什么场景下记录下了这条笔记。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标签来补充这个笔记,以便之后和其他笔记产生视觉上的关联。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我是在读《乔布斯传》的时候记下的这条笔记,我就可以给他打上相应的“阅读/乔布斯传”的标签,以提供上下文的维度。

说到底,标签的主要作用就是方便我们日后重复使用笔记。那么,这个功能是否一定要通过标签来实现呢?

AI 的角色和标签的未来

AI 的引入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由于向量数据库的特性,很多时候用自然语言检索数据库时,并不能找到所有的笔记,只能找到在它理解之中最相关的一条或几条笔记,这也是 AI 目前固有的缺陷之一。当我们试图检索内容的时候,希望的肯定是所有相关的内容都能被找到,而不是只能找到相对最相关的内容,而这是当前阶段 AI 很难做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标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能保证任何打上这个标签的内容都能被找到,这是一种相对于 MECE 的一种存储方式。我不知道随着 AI 功能的发展之后这个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但至少在短期内,标签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提供上下文”的能力在很多时候还是 AI 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像是 Lazy、Rewind 之类的软件在努力给出他们的解法。但是短期内,标签在这方面还是能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虽然 AI 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但在笔记世界中,标签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可靠而高效的信息分类和检索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 AI 的局限性。看来,标签还会在我们的笔记中继续存在,但我也希望能够自由地记笔记而不需要思考标签的那一天。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2023年12月4日
信息与知识
对于知识管理方法PARA的批评认为其分类不明确且无实际意义。认识到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在于信息能够推动行动并转化为知识。强调将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而不是过于强调分类和组织。AI的发展也将影响知识管理的方式。计划购买《Building a Second Brain》进行深入研究。
2023年12月13日
© 2024 Mio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