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是 RSS 的复兴还是自嗨?

最近各种群里都在密集地分享着 Follow 的邀请码。恍惚间似乎回到了一年多前 Arc 刚开始流行时候的场景。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Follow 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

且不说后文会提到的 Arc 虽然在数码圈非常流行,但距离真正的"破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相比之下,Follow 作为一个更加小众的产品品类,具体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是否他只是填补人们臆想的一种信息摄入场景?

张一鸣在 10 年前 Google Reader 关闭前曾经对 RSS 形式的软件表达了不看好。他的观点无疑是符合他的产品观的。他所中意的产品一直是为了满足最多人的需求,因此必然需要降低人们的使用门槛,实现傻瓜式的交互。而这种产品观和 RSS 软件这种,需要用户主观上对内容进行挑选的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产品走向。

听了一期关于 RSS 的播客讨论,我之前一直以为 RSS 是很多作者喜欢的方式。因为理论上,一旦作者被算法的大流淹没,不仅丧失了创作方向的自主权,还需要迎合越来越多人的喜好。

然而,听这些创作者的想法后,我发现 RSS 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式。对作者来说,RSS 并不能带来激励。他们只能看到今天又多了一个通过 RSS 订阅的人,却无法知道这些订阅者的身份,无法进行深入分析。而激励始终是一个问题。

现在,Follow 通过发币的形式进行尝试,可以看看是否能让 RSS 走出这个困境。

Arc 停止运营,意料之中?

这两天在很多群里看到了关于 Arc 要逐步停止维护升级,团队要把重心移到一款新的、以 AI 为主导的横向标签排布浏览器软件上去。这算是一个意外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吧。

其实从 Arc 这个产品推出之初,就可以看出 The Browser Company 是一家非常注重营销的公司。这暗示着它的经营成本一定相当高:一方面它有不少员工,另一方面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成本。然而,在获得一定融资后,Arc 浏览器并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方式。

正如他们在文章或采访中所说,Arc 浏览器的受众其实比较窄,并没能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市面上的主流浏览器。它虽然在某些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主要还是在生产力爱好者或注重美观的早期用户中传播较多。更多人觉得它还是有些小众,因此用户规模相对有限。

Arc 的盈利困境也值得深入探讨。传统浏览器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搜索引擎默认设置带来的收入。然而,这种模式需要庞大的用户基础作为支撑。对于用户规模有限的 Arc 来说,这条路径显然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提供高级功能的增值服务模式在浏览器领域也面临挑战,因为大多数用户对基本浏览功能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这种困境促使 The Browser Company 重新思考其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

这有点像他们最初将软件移植到手机端时的情况。起初,他们只是简单地将浏览器伴侣搬到了手机上,但很快发现这种做法并没有凸显出自己产品的特色。所以他们后来重新开发了 Arc Search 这个软件。到目前为止,Arc Search 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软件。它在使用便捷性上,各方面都强于现在的默认浏览器。我甚至把它放在了手机屏幕底部的四个快捷栏里。

不管怎么说,对于 Arc 可能会逐渐停止更新维护,我还是感到有些惋惜。毕竟它在使用逻辑和美观上确实比之前的 Edge 等浏览器有很大提升。而且纵向标签的排布也很符合我的操作习惯。

现在只能期待他们团队后续推出的 AI 相关软件的使用效果如何了。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既然他们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方式,那么之后的 AI 浏览器软件很可能会采取收费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必要使用它就成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具体情况还是要等新产品发布后再做观察。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2023年11月18日
订阅制 vs. 买断制 —— 背刺 or 信任?
订阅制和买断制在应用软件和在线服务付费方面引发了争议。订阅制提供长期的服务承诺和持续更新,而买断制提供确定性和一次性消费体验。两种模式适合不同的内容和用户群体,开发者需要找到平衡点以满足用户需求并确保合理收益。
2023年5月12日
用AI增强移动端笔记效率 —— 从语音转文字和打标签说起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AI增强移动端笔记的效率,重点是通过语音转文字和打标签来实现。作者使用了OpenCat键盘拓展和Whisper Note或微信的语音转文字来优化笔记输入,并自动给笔记打上标签。这一流程可以在其他笔记软件中应用,并且可以进一步拆分和拓展。通过引入AI技术,可以提高数据输入和笔记记录的效率。
© 2025 Mio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