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个月,写完了去年夏天北欧的游记之后,日本旅游、春节、敦煌旅游一个接着一个,加上自己似乎陷入了疲惫期(懒),博客也几乎停更了一个月。最近恰逢节后并不是很忙,终于还是重新拾起了博客。
说回正题,尽管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也算是足迹跨过了大江南北,去过国内国外不少地方,但对一个南方孩子来说,西北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地域。
对大部分人来说,敦煌便约等于莫高窟,而一旦深究,则会发现,论人文,玉门关、阳关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句,论自然,连接着河西走廊和西域,敦煌也有着以鸣沙山、雅丹魔鬼城为代表的沙漠戈壁景色。
我们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敦煌行的规划,最终决定采取自驾的方式。
在去敦煌前,我本预定了一家靠近市区的酒店。但自从雷斯林分享了他在敦煌国际酒店的经历后,我便改订了这家远离市区的酒店。敦煌国际酒店距机场仅 10 分钟车程,至莫高窟约 5 分钟,进城需 15 分钟。
这个酒店的优势在于一个字:大。无论是占地面积、大堂还是房间,都突出了一个“大”字。通常,酒店越大,服务未必好。然而,除了服务员的服务还略显青涩之外,他家整体的服务意识很强。对于自驾的游客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家早餐有不限量供应的牛肉面,面条、牛肉和辣子都很棒,每天早上我都吃至少两碗,这样中午在外也能扛得住。
在敦煌的这些天,整体气温和长三角差不多,再加上西北干燥的空气,体感上甚至于要比长三角暖和不少。在敦煌的 5 天都是晴天,可惜没能见到雪后的白色鸣沙山,看网上的图片还是非常好看的。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自驾,每天会花5-7小时在车上,因此准备一双开车舒服的鞋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可以考虑带一双徒步鞋,配合上鸣沙山停车场买的鞋套,基本也不会进沙子了。
在到敦煌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万一想吃的店大都春节不开门,就靠带的代餐粉、干粮度日。实际到了之后,确实有很多名店在春节期间休息,但还是有一两家坚持开着,我们最后吃了北颂冰煮羊和康记烧烤这两家,其中康记烧烤尤其值得尝试,他家的鸡爪和烧烤味道都很赞,分量也不小,买的烤馕还解决了我们第二天的午饭。在敦煌的几天里我们去吃了两次康记,虽然座位比较难等,但是还是很值得的。
前文说过,在敦煌期间,我们选择了自驾。由于敦煌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基本没有公共交通,一般只有跟团、自驾、包车这几种选择。我们只有两个人,并且只有一个人会开车,因此一开始考虑过包车或者跟其他人拼车。但是后来考虑到隐私和卫生,还是决定挑战一下一个人自驾。
事后证明,这个选择算是做对了。自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度,可以基于自己的精力、兴趣在不同景点之间选择。而且在自驾的车上,我们可以自由摆放自己的行李、也会放松很多。由于大部分时间车都很少,加上景点分布较为均衡,途中有不少休息的机会,一个人也能撑下来这五天的行程。其中最多的一天西线,一共有 7 个小时在路上,并且晚上回程需要开一个多小时的夜车,算是全程中比较累的,但是由于整体节奏安排比较合理,总体体验还是很好的。
第一天,我们选择了敦煌东线。相较于市区的莫高窟、鸣沙山等景点,以及西线的魔鬼城、阳关、玉门关,走东线的游客相对较少,毕竟路上除了与莫高窟相似的榆林窟外,其他景点并不多。事后证明,这是此行最佳选择之一。
正值大年初三,前晚凌晨才抵达敦煌。休息数小时后,我们吃过午饭便出发了。全程往返约五小时,下了高速之后有一大段路为无人区,信号很差。值得一提的是,当路过信号最差时段时,正是超级碗加时赛的最后一分钟,于是我完美地错过了马猴的绝杀球😂。
或许因正值大年初三,榆林窟游客不多。我们 12 点半抵达,两点 特窟票已售罄,只能买三点的票。虽然榆林窟不大且普窟比较一般, 但是讲解员讲解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特窟 25 窟里栩栩如生的经变图,在讲解员接近半小时讲解下,经变图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之后在其他地方看到了相关的图片,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想起相关的故事。其他壁画如水月观音等同样堪称艺术品。
总体而言,相较于莫高窟的摩肩接踵带来的不良体验,榆林窟是个小而美的选择。并且特窟的质量丝毫不逊于莫高窟。
途中,我们经过了一片非常美丽的胡杨林。虽然是冬天,胡杨林已经失去了丰富的色彩,但仅仅这片金黄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塞外的田园风光。一路上,也遇到许多小村镇,再加上沿途那些荒凉的戈壁,对比之下不由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与前一天东线的游览相比,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本次旅行的重头戏 —— 莫高窟。莫高窟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自小就频繁出现在我们的历史、政治乃至语文课本中,我对它自然充满了向往。为了这次旅行,我通过各种渠道,如小红书、马蜂窝等网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期望能在一天内尽可能多地游览,并打算在现场买所有能买到的特窟票,一次看个爽,甚至准备如果一天时间不够的话,在莫高窟多待几天。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一大早离开酒店,我们赶在九点开园时进入了景区。但当我们在售票处准备将电子票换成纸质票时,就开始觉得有些不妙了。我们发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并不知道莫高窟现在需要提前在线上预约,直到来到售票处才发现当天的票已经全部售罄,而此时才仅仅是早上九点。
换好票后,我们进入数字展馆观看了两场沉浸式电影,大致了解了敦煌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一些著名的壁画。之后,乘坐大巴车,大约十五分钟后抵达位于荒漠中心的莫高窟。下车后,需要步行四五百米才能抵达洞窟入口。我们来得算早,但到达入口时,前面已经排起了一百多米的长队,需要等待工作人员分批放行。
这时,我们发现现场情况与之前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介绍有所不同。过去,导游会以团队的形式带领游客参观普通洞窟,之后后,再购买特许洞窟的票。但现在,工作人员在入口处仅告知下一步前往哪个洞窟,并没有带领我们进去参观。
随着参观的进行,我们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由于春节期间莫高窟的游客数量远超敦煌研究院的预期,仅初二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创下了敦煌的历史新高。加之春节期间,许多讲解员已回家休息,导致特窟没有足够的讲解员进行深入讲解。因此,管理方采取了新策略,每个洞窟安排一位讲解员,确保至少普窟的参观得到保障,而特窟则首次完全关闭。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态直接崩了,毕竟大部分精美的壁画都在特窟中。虽然普窟也有一些经典之作,如舍身饲虎的壁画和大佛之类的,但与特窟相比仅是冰山一角。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继续听普窟的讲解,但讲解的质量也和想象中大相径庭。过去,每个普窟的讲解至少五到十分钟,以小团形式进行,而现在则变成了每洞一个讲解员,同时容纳近四五十人,讲解时间被压缩至两到三分钟,对多数细节仅一带而过,甚至有讲解员会主动略过一些壁画。这种匆忙的参观体验,让整个游览过程如同走马观花,大大降低了体验感。
在敦煌的最后一个完整日子里,我们将时间留给了西线。起初,我们对西线并不抱有太大期待,因为网上的各种攻略中,许多人认为雅丹魔鬼城并没有太多看点,因为很多景色只能远观而不能深入探索。加之前往魔鬼城的路程遥远,需要近三小时车程,许多人因此放弃了这一行程。至于西线的其他两个著名景点,阳关和玉门关,除了极少数的遗迹外,大部分都是现代重建的景观,因此也不太被推荐。小红书上更多的是关于日落时如何出片的攻略,对我们帮助不大。
也许是因为前一天在莫高窟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决定在西线行程中加入了较少人涉足的西千佛洞。然而,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也没想到西千佛洞依然需要排队等待超过半小时。显然,春节期间的游客流量远超所有人预期。
西千佛洞的讲解与莫高窟类似,简略且迅速,没有太多细节。不过,由于人数相对较少,体验稍好一些。
前往魔鬼城的路上,随着我们逐渐进入辽阔的西域,真正体会到了所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和设计有许多转弯 到高速公路不同,西北国道和省道则是一马平川,对于疲惫的驾驶员来说,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睡着了。相比东线,西线的路况要好得多,基本上都是旅游路线,尤其是前往魔鬼城的途中,除了玉门关,几乎没有其他工业设施或村落,使得整个驾驶体验相当舒适。
雅丹魔鬼城给我们带来了回到十几年前传统中国旅游景点的感觉:乘坐大巴,导游在车上简要介绍景点,定点下车拍照,十分钟后再上车。这种模式让人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雅丹魔鬼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孔雀玉立和西海舰队
的景观,虽然之前在网上见过西海舰队的照片,但亲眼所见仍然颇为有趣。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选择深入雅丹的越野车探险,不知深入其中会有怎样的风景。
离开雅丹后,我们一路南下,计划在阳关观赏落日。途中经过几个自然保护区,有严格的区间测速限速。最终当我们抵达阳关时,太阳已经悬挂在地平线上。匆忙购票,乘坐观光车,观光车的司机不停催促我们赶快上车,因为日落马上就要来了。下车后,发现幸亏有司机的催促,此刻太阳已经沉没了一半。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在夕阳完全落下之前拍下了一些日落的照片照片。
回程中,大西北的夜晚让我第一次看到这般美丽的星空。停车在路边,将头伸出车窗,漫天的繁星仿佛近在咫尺。此刻,只希望能躺在沙地上,烤着篝火,静静享受这份宁静美好。
最后的半天我们留给了鸣沙山。由于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傍晚时分爬到鸣沙山上看日落,上午的人比想象中要少很多,传说中的堵骆驼的奇景也没有看到。花了一小时体验了一波骆驼,晃晃悠悠,别有一番趣味。
爬鸣沙山需要穿鞋套,沿着固定好的软梯爬,不然会一脚深一脚浅,爬到山顶得累死。花 20 分钟爬到山顶,下山也同样需要技巧,胆子比较大的可以 2 分钟之内就跑下去,胆子比较小的就只能沿着前人的脚印,慢慢挪了。
总体而言,对敦煌来说,春节算是个不是淡季的淡季,如果你是奔着莫高窟来的,那么非常不推荐春节前来。如果莫高窟普窟就可以满足需求,那么其他的景点到反而值得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