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重新开始使用Heptabase,正如Alan所指出的,当进行专题研究时,白板确实是最为合适的工具。在使用Tana时,虽然在记录单独笔记或进行信息输入时,通过标签管理可以实现流畅的工作流程,但当需要从中观层面梳理和理解事物时,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白板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两天,我终于开始着手一个搁置已久的项目:在笔记软件里搭建个人的影音数据库,或者说是个人的数据资产和娱乐hub。这个想法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处在纠结和犹豫中。
回想起来,在我还使用Notion的那段时间,就经常看到社区里有人用它来搭建个人数据库。比如我很喜欢的博主椒盐豆豉,她就在Notion上维护着一个影音数据库。当时看到这些精美的数据库时,我心里却冒出一个疑问:既然已经有豆瓣这样完善的在线娱乐服务平台,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重新搭建一套呢?
这个困扰一直延续到最近。当我发现了新兴的影音评论网站NeoDB时,最初的想法也是准备在这个平台上构建自己的数据库。但后来的选择却出人意料 - 我还是决定回到笔记软件来实现这个构想。
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关键因素是定制性需求和美观性。在任何第三方网站上,你都只能在预设的几个字段范围内活动 - 写写短评,标记一下"想看"或其他状态,而难以进行更深度的个性化定制。相比之下,在自己的笔记软件里,可以做的事情要丰富得多:可以记录更深入的观点,设定内容的领域分类,最重要的是能够与其他笔记建立有机的联系。
在视觉呈现上,笔记软件提供的看板视图也明显优于大多数网站采用的上下滚动式展示方式,能够呈现出更优雅的内容组织效果。
基于这些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在 Tana 中搭建这个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与我日常的笔记流程完美融合,未来还计划将其整合到个人博客中,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个人数据管理系统。
最近我还开始重新体验玉伯的新产品 Youmind,逐渐理解了它的独特定位。它并非传统的知识管理工具,而是一个面向创作的项目管理平台。这种定位让我想到了长期以来对工具的一些思考。
在此之前,我曾尝试用 Minttr 来积累写作素材。它的瀑布流设计虽然赏心悦目,但实际编辑体验却并不理想。不过在那里建立的写作素材库倒是出乎意料地实用,是目前让我比较满意的功能之一。
Youmind 的项目导向型管理方式很有特色。与我现有的写作素材库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形式,不局限于文字材料。这让我看到了新的应用场景:可以把听到的播客片段、看到的精彩视频都收集进来,这是传统写作素材库难以实现的功能。
这两天和 玉伯 聊的时候了解到,他们近期会有一波比较大的更新,重点是在于编辑体验上。他们可能会考虑采取类似于Cursor的形式,来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创作,这就与他们现在的这个仅仅着重于信息收集的模式有了一定的区别。另外,可能还有包括对于board看板的一些新的更新。
这个话题让我联想到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和创作管理这三个概念的区别。知识管理服务于个人长期的知识积累,收录的都是经过理解和消化、确信未来有用的内容。信息管理则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藏倾向,重点是确保需要时能快速检索到相关内容。
可以说,知识管理注重整理和内化,信息管理侧重检索能力,而创作管理则着眼于激发创意和内容整理。这三者之间虽有重叠,但将它们分开处理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在当前的工具体系中,我主要使用 Heptabase 进行项目研究,用 Tana、新枝和 Youmind 进行信息收集。真正的知识会沉淀在 Heptabase 中。另外,我使用 Readwise Reader 进行高亮标注,这些内容会通过 Readwise 同步到 Heptabase 和 Tana。最终的创作则在 Youmind 和思源中完成,思源笔记的本地化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存档功能,写作体验也相当不错。
近期发现了城堡 阅读,这一个前利器社区的作者运营的独立杂志,会有不少链接来源于他的分享。此外这部分的标题也参考 Neo 的形式改成了 Links+Notes 这一更直观的表述。
供给匮乏年代
做产品要多看刚需
供给丰饶年代
特别是有了 AI 作为生产力之后
做产品要看柔需 ——玉伯
DeepSeek 的文章大部分是一眼能看出来的,OpenAI 的也能比较容易分辨出来,相较之下 Claude 在这方面还是更拟人一些。
当身边的人都表达了对哪吒的喜爱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近期热度降下来了,终于能看到一些反面的声音。这篇虽然是完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还是 cover 了大部分令我感觉不适的点的。
-平均年龄 31 岁,收入一万六,本科学历占比 91%,人均每周收听 4.8 小时 74.9% 有为播客付费的意愿,63% 过去一年曾经付费。-
-中文播客听众使用的内容平台前三是:b 站、小红书、公众号
-收听场景前三是:通勤、家务、运动。
-持续收听播客的最大理由是开拓视野,打破信息差;而放弃挺播客的最大理由则是对主播内容逐渐失去兴趣。
-创作者方面,做播客的前三个理由是:个人兴趣、分享知识和有价值的内容、内心深处强烈的表达欲。
-另外很多人相比苹果播客的简洁,更喜欢小宇宙开放的评论区,这不禁让让我觉得在播客方面,小宇宙就是网易云音乐。
请叫我播客收听人群平均画像😂。好奇的是明年平均年龄是会增加还是维持不变。